- 盛聪;罗敏;柴洪友;董彦芝;马彬;王文龙;季节;刘少峰;马腾;许梦川;张从发;
我国深空探测任务的不断发展对探测器的结构与机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文章主要针对月球、火星、小行星等深空探测任务,梳理了我国深空探测器领域结构与机构所取得的主要技术成果和发展,对未来探测任务需求提出了展望,为后续深空探测器结构与机构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2024年06期 v.33;No.169 7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陈阳;陈庆;苗建印;陈建新;向艳超;张栋;赵亮;邵兴国;刘自军;张有为;宁献文;张红星;张冰强;王录;吕巍;蒋凡;
航天器热控技术保证了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一号到嫦娥六号、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等一系列深空探测任务的圆满成功。我国已经积累了一系列先进的设计经验,突破了低重力、中真空环境下高温散热及低温生存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系统性地回顾了探月工程20年发展历程中深空探测航天器的热控系统设计、技术创新、产品研制及工程实践,主要包括星体热环境模型、主动热控技术、被动热控技术及热试验技术,并阐述了各自的技术原理和应用性能。最后根据我国后续深空探测任务的需求和挑战,给出了未来深空探测航天器热控技术的发展建议。
2024年06期 v.33;No.169 8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于洁;乔德治;王华强;
制导导航与控制(GNC)技术是深空探测任务的一项核心关键技术。文章介绍了我国深空探测器GNC技术的发展和成就,包括:探月工程中环绕探测、着陆巡视、返回再入等历次任务的关键技术发展和成果,例如高精度高可靠轨道控制、自适应动力显式制导、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自主环境感知、跳跃式返回再入技术;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关键技术及成果,例如大动态环境下的高容错自主导航技术、大干扰下的快速姿态机动控制技术。最后,对未来深空探测领域GNC技术的发展趋势和需求进行了展望,在自主运行、人工智能等方向给出了发展建议。
2024年06期 v.33;No.169 92-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程慧霞;李珂;叶志玲;赵蕾;穆强;兰天;徐勇;
数据管理(简称数管)分系统是深空探测器平台的重要分系统,将探测器测控任务综合在一个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系统中,为探测器平台和有效载荷提供全面、综合的服务与管理。文章论述了在我国深空探测器(嫦娥一号到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任务实施过程中数管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应用情况;其中形成的针对深空探测器的高可靠、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数管技术体系,为未来深空探测器任务顺利实施奠定了技术基础。展望后续深空探测器的发展,给出了数管技术在智能自主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建议。
2024年06期 v.33;No.169 10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炯卉;韩宇;吴学英;黄晓峰;徐宝碧;刘适;张婷;李晓光;强晖萍;白帆;
探月工程与行星探测工程推动了我国月球与行星探测器测控通信技术的长足发展,实现了面向超远距离的技术跨越,并发展形成了中继通信和月面通信能力。以重大工程任务为脉络,梳理论述了我国在月球探测和行星探测任务中测控通信技术发展应用情况。展望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的发展需求,分析测控通信技术后续的重点发展方向,并提出分阶段的技术发展建议,可供后续测控通信系统设计、新技术研发和产品研制提供参考。
2024年06期 v.33;No.169 116-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治钢;雷英俊;杜青;张明;陈燕;
电源系统能力是影响深空探测任务的重要因素。文章在梳理我国已成功完成的探月工程、行星探测工程等深空探测任务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太阳电池、锂离子蓄电池、同位素温差电源、电源控制等关键技术在历次深空探测任务中的应用特点、技术难点及进展情况;进一步梳理了我国后续深空探测任务对电源系统和技术的需求,从发电、储能、功率调节与配电、能源管理等方面重点分析了深空探测器电源技术需求和发展建议,可为后续任务电源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2024年06期 v.33;No.169 123-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洪鑫;韩泉东;曹伟;兰晓辉;梁军强;刘昌国;
针对我国航天器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文章对我国8次深空探测任务涉及的14套推进系统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在这8次任务的推动下,传统的双组元推进系统和单组元推进系统的技术水平取得了显著提升,产品型谱得到扩展。文章介绍了各推进系统方案、主要技术特点,梳理了技术发展脉络,阐述了主要关键技术和技术进步点,并提出了未来发展展望。
2024年06期 v.33;No.169 131-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包文龙;贾贺;蒋伟;荣伟;包进进;鲁媛媛;刘大海;江长虹;李健;
探月工程和行星探测工程推动了我国深空探测器减速着陆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以开伞载荷非均衡设计方案、超声速锯齿形盘缝带伞为代表的技术成果。文章从技术指标、系统组成、工作程序、气动减速方案、试验验证等方面,论述了我国探月工程和行星探测工程中深空探测器减速着陆技术的研发及其应用情况,包括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嫦娥五号、嫦娥六号及天问一号。展望后续深空探测任务,建议发展大载重群伞减速技术,满足载人登月探测的大载重返回舱回收需求;发展高超声速充气展开装置减速技术和低密度超声速大载重减速技术,满足火星取样返回任务低密度环境下大载重减速需求;发展适用于极端环境的地外天体长航时漂浮技术,满足金星探测任务大气原位浮空探测需求。
2024年06期 v.33;No.169 140-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晟毅;郑燕红;邓湘金;姜水清;潘冬;郭璠;倪彦硕;
深空探测器采样封装技术主要研究从地外天体表面采集土壤、碎岩等承载着丰富科学信息的样品,并对样品进行必要的整形和封装。文章围绕我国在深空探测器采样封装技术领域的实践和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介绍了国内外采样封装技术发展,详细阐述了我国已成功完成的月球采样封装任务中有关剖面月壤采集、表层月壤采集、样品密封、地面验证和在轨操作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突破。探讨了采样封装技术在我国后续月球极区探测、小天体探测及采样返回、火星探测及采样返回等深空探测任务的相关应用情况,并对未来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2024年06期 v.33;No.169 149-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劲榕;傅晓晶;何晓宇;富小薇;宋世民;权爽;尹溶森;刘一鸣;田国亮;赵阳;
综合测试作为探测器系统设计验证的重要环节,其技术发展有力支持和保障了探测器的产品质量及研制进度。文章分析了我国深空探测器综合测试任务的需求特点,梳理论述了我国在月球探测和行星探测任务中综合测试技术发展应用情况,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在深空探测器测试设计、测试系统以及测试过程控制与评估等技术方面的进步。最后,展望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综合测试的发展需求,提出综合测试技术后续的重点发展方向。
2024年06期 v.33;No.169 159-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2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廷新
;孙泽洲
;黄晓峰;
<正>岁月如梭,十多年一晃而过。往事已淡忘了许多,但一次发射场经历,让人难以忘却!2013年11月23日清晨,西昌发射场,塔架高耸,运载火箭傲立,箭顶整流罩内的嫦娥三号探测器,通过透波窗俯瞰大地。按照流程,探测器进行演练,X频段测控信号通过地面射频(RF)系统进行无线转发。
2024年06期 v.33;No.169 168-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3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邵兴国;
<正>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升上夜空,让人们内心无限遐想油然而生。古人面对月亮的圆缺轮回,生出许多至今让人回味无穷的诗文绝句,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著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上古时候,人们仰望明月,创造出嫦娥奔月的凄美故事,把月亮刻画成可望不可及的美丽浪漫的地方。随着岁月的轮回和中华文明的演进,月亮已经与中国文化、历法、农事深入地融合,因此对月球的探索、观察和了解变得十分渴望与迫切。
2024年06期 v.33;No.169 170-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铁寿;
<正>我接触到月球卫星研究大约在1997年前后。当时863项目论证了我国开展月球探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我所在的东方红三号团队渡过了一段极为困难的时期,卫星平台技术应用刚刚开始。研究所派我参加五院月球卫星论证组,负责卫星GNC(制导导航与控制)方案可行性论证。经过几年的工作,五院的月球卫星方案在部委级立项论证会上得到认可并上报国家。月球探测立项后,院所领导安排我这个超龄人员和年轻同事们一道,继续为嫦娥一号工作,直到2009年退休。
2024年06期 v.33;No.169 175-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福全;
<正>航天器总装是从分系统交付总体装配开始至完成整器装配,并将合格航天器交付发射为止的全过程,约占整个航天器研制周期的35%,其装配质量直接影响航天器性能,甚至关系航天器任务的成败。航天器总装涉及多个专业、多个系统,是一项复杂的团队工作,要求每个人员的每个环节全部动作都要操作精准,不能有任何失误,总装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较高的技能水平和丰富的总装经验。
2024年06期 v.33;No.169 177-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武文佳;
<正>嫦娥六号回来了!带着月壤回来了! 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历经50多天的太空旅程后,携带着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获取的样品,稳稳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九天揽月,这一刻,中国航天又创造了新的历史。2024年9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进一步增强全体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
2024年06期 v.33;No.169 180-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