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器工程

院士、专家特约稿

  • 我国月球无人自动采样返回探测技术发展成就

    杨孟飞;张伍;张高;彭兢;阮剑华;黄昊;邓湘金;史伟;王勇;张洪华;王晓磊;洪鑫;张玉花;查学雷;李天义;孟占峰;邢琰;盛瑞卿;

    为实现月球无人自动采样返回,我国共实施了三次探测任务,包括月地高速再入返回试验、嫦娥五号探测任务和嫦娥六号探测任务,实现了地月往返飞行以及月球正面、月球背面无人自动采样返回,共获取月球样品3.666 kg。文章阐述了我国月球无人自动采样返回探测任务的主要难点、特点和系统设计方案,给出了在轨飞行结果,并对月球无人自动采样返回探测在总体设计、地月往返轨道设计、月球表面采样封装、月球表面起飞上升、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月地转移入射、高速再入返回和新技术预先验证等多个方面的技术成就进行了总结。

    2024年06期 v.33;No.169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7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我国火星软着陆探测技术发展成就

    孙泽洲;董捷;饶炜;贾阳;王闯;陈百超;

    文章分析了火星软着陆探测任务的主要特点和难点,基于我国首次火星软着陆探测器概要方案,介绍了探测器总体设计及9项关键技术(制导导航与控制、轻质防热、耐高温大承载结构、大型超音速低动压降落伞、中室压变推力双组元空间推进、火星环境模拟验证等)的发展及创新,总结了主要成就。

    2024年06期 v.33;No.169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月球探测器的技术进步

    黄江川;孙泽洲;张熇;张伍;张正峰;

    2024年是中国探月工程正式立项实施20周年,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完成的七次探月任务(九次发射)均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回顾我国二十年来的探月历程,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在月球探测器总体设计优化、地月轨道设计与实施、高精度自主导航、制导与控制、热控与月面长期生存、月面采样封装、地面试验验证等技术方面的进步,介绍了针对各主要任务环节所掌握的关键技术、理论方法、算法和模型,以及目前所形成的主要试验设施与验证条件,分析了历次月球探测任务所取得的主要技术创新点,同时简要地阐述了在科学探测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最后,对我国后续月球探测任务和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2024年06期 v.33;No.169 2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我国月球软着陆探测技术发展成就

    张熇;孙泽洲;贾阳;吴学英;申振荣;李飞;

    分析了月球软着陆探测任务在月面环境、着陆与巡视探测、长期生存、测控通信方面的主要特点和难点,介绍了我国首次月球正面和背面软着陆的任务目标、系统组成及飞行过程,分析了探测器在系统总体设计、制导导航与控制、高效推进系统与变推力发动机、大承载月面着陆缓冲、月面移动、月面自主导航与遥操作、月面热控与月夜生存、中继通信、科学探测9个方面的技术发展及创新,总结了取得的主要成就。

    2024年06期 v.33;No.169 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3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致谢及总目次

  • 致谢2024年度审稿专家

    <正>《航天器工程》审稿专家以深厚的学术造诣、丰富的工程经验、严慎细实的作风、客观公正的态度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在专审工作中严格审阅、中肯评价,为刊载论文学术水平和实际参考价值的提高,为本刊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特此向本年度审稿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2024年06期 v.33;No.169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航天器工程》第33卷(2024年)总目次

    <正>~~

    2024年06期 v.33;No.169 183-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总体设计

  • 我国深空探测器总体构型技术发展

    张旺军;傅子敬;张正峰;陈向东;

    在我国深空探测发展过程中,作为工程各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深空探测器从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起步,先后研制成功嫦娥三号、嫦娥五号,以及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并由单一航天器发展成为多航天器组合体。文章对我国深空探测任务中各型号深空探测器总体构型特点进行了综述,深空探测器总体构型技术的发展历程充分反映了深空探测发展阶段的任务特点和技术进步,可以为今后深空探测器研制提供参考。

    2024年06期 v.33;No.169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4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我国深空探测器进入和再入气动技术发展

    李齐;杨孟飞;孙泽洲;张熇;魏昊功;

    针对深空探测进入或再入飞行器的气动技术发展需求,自2011年开始,中国经过13年的技术攻关,已陆续在轻小型气动外形设计、高温跨流域复杂流动耦合效应模拟、短钝体动态特性预测与验证以及特种气动问题研究方面取得了科学认识和技术上的诸多重要突破,有效支撑了月球探测与火星探测重大工程任务的圆满实施。未来,面向火星取样返回、木星系探测、太阳系边际探测等深空探测任务,我国还需在大气辅助变轨技术、多种天体大气介质复杂效应模拟与试验技术、先进飞行测量与反演技术等方面开展攻关研究。文章综述了中国深空探测进入和再入气动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嫦娥五/六号返回器与天问一号着陆器的气动技术成果。最后,基于深空探测未来工程展望,分析了相关气动技术的发展需求。

    2024年06期 v.33;No.169 4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月球与深空环境分析技术发展

    曲少杰;呼延奇;蔡震波;

    二十年来我国月球与深空探测取得了辉煌成就。从嫦娥一号环月,到嫦娥六号完成月背采样返回,再到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通过一次任务完成“绕、落、巡”的壮举,每一步都是巨大成功。伴随这些重大工程任务的实施,相应的月球与深空环境分析技术也在不断向更广更深发展,支撑着历次任务的圆满完成。文章对我国月球与深空探测任务面临的环境特点以及相应的环境分析技术发展进行了综述,可以为今后的深空探测器设计和深空环境分析研究提供参考。

    2024年06期 v.33;No.169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深空探测器可靠性安全性技术发展

    王晶燕;孙泽洲;饶炜;张熇;贾阳;吴学英;张伍;阮剑华;

    深空探测工程推动了我国深空探测器可靠性安全性技术的长足发展,形成了以识别风险、控制风险为首要目标的可靠性安全性技术体系。文章总结了探月工程中的绕月探测器、落月探测器、返回式月球探测器和火星探测器任务中的基于飞行事件的系统可靠性分析、环境适应性设计及验证等可靠性安全性工程实践;论述了在不同时期可靠性安全性技术的应用重点和技术突破;分析了后续深空探测器可靠性安全性工作需求。

    2024年06期 v.33;No.169 6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分系统设计

  • 我国深空探测器结构与机构技术发展

    盛聪;罗敏;柴洪友;董彦芝;马彬;王文龙;季节;刘少峰;马腾;许梦川;张从发;

    我国深空探测任务的不断发展对探测器的结构与机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文章主要针对月球、火星、小行星等深空探测任务,梳理了我国深空探测器领域结构与机构所取得的主要技术成果和发展,对未来探测任务需求提出了展望,为后续深空探测器结构与机构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2024年06期 v.33;No.169 7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我国深空探测器热控技术发展

    陈阳;陈庆;苗建印;陈建新;向艳超;张栋;赵亮;邵兴国;刘自军;张有为;宁献文;张红星;张冰强;王录;吕巍;蒋凡;

    航天器热控技术保证了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一号到嫦娥六号、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等一系列深空探测任务的圆满成功。我国已经积累了一系列先进的设计经验,突破了低重力、中真空环境下高温散热及低温生存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系统性地回顾了探月工程20年发展历程中深空探测航天器的热控系统设计、技术创新、产品研制及工程实践,主要包括星体热环境模型、主动热控技术、被动热控技术及热试验技术,并阐述了各自的技术原理和应用性能。最后根据我国后续深空探测任务的需求和挑战,给出了未来深空探测航天器热控技术的发展建议。

    2024年06期 v.33;No.169 8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我国深空探测器制导导航与控制技术发展

    于洁;乔德治;王华强;

    制导导航与控制(GNC)技术是深空探测任务的一项核心关键技术。文章介绍了我国深空探测器GNC技术的发展和成就,包括:探月工程中环绕探测、着陆巡视、返回再入等历次任务的关键技术发展和成果,例如高精度高可靠轨道控制、自适应动力显式制导、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自主环境感知、跳跃式返回再入技术;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关键技术及成果,例如大动态环境下的高容错自主导航技术、大干扰下的快速姿态机动控制技术。最后,对未来深空探测领域GNC技术的发展趋势和需求进行了展望,在自主运行、人工智能等方向给出了发展建议。

    2024年06期 v.33;No.169 92-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深空探测器数据管理技术发展

    程慧霞;李珂;叶志玲;赵蕾;穆强;兰天;徐勇;

    数据管理(简称数管)分系统是深空探测器平台的重要分系统,将探测器测控任务综合在一个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系统中,为探测器平台和有效载荷提供全面、综合的服务与管理。文章论述了在我国深空探测器(嫦娥一号到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任务实施过程中数管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应用情况;其中形成的针对深空探测器的高可靠、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数管技术体系,为未来深空探测器任务顺利实施奠定了技术基础。展望后续深空探测器的发展,给出了数管技术在智能自主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建议。

    2024年06期 v.33;No.169 10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深空探测器测控通信技术发展

    李炯卉;韩宇;吴学英;黄晓峰;徐宝碧;刘适;张婷;李晓光;强晖萍;白帆;

    探月工程与行星探测工程推动了我国月球与行星探测器测控通信技术的长足发展,实现了面向超远距离的技术跨越,并发展形成了中继通信和月面通信能力。以重大工程任务为脉络,梳理论述了我国在月球探测和行星探测任务中测控通信技术发展应用情况。展望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的发展需求,分析测控通信技术后续的重点发展方向,并提出分阶段的技术发展建议,可供后续测控通信系统设计、新技术研发和产品研制提供参考。

    2024年06期 v.33;No.169 116-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深空探测器电源技术发展

    刘治钢;雷英俊;杜青;张明;陈燕;

    电源系统能力是影响深空探测任务的重要因素。文章在梳理我国已成功完成的探月工程、行星探测工程等深空探测任务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太阳电池、锂离子蓄电池、同位素温差电源、电源控制等关键技术在历次深空探测任务中的应用特点、技术难点及进展情况;进一步梳理了我国后续深空探测任务对电源系统和技术的需求,从发电、储能、功率调节与配电、能源管理等方面重点分析了深空探测器电源技术需求和发展建议,可为后续任务电源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2024年06期 v.33;No.169 123-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深空探测器推进技术发展

    洪鑫;韩泉东;曹伟;兰晓辉;梁军强;刘昌国;

    针对我国航天器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文章对我国8次深空探测任务涉及的14套推进系统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在这8次任务的推动下,传统的双组元推进系统和单组元推进系统的技术水平取得了显著提升,产品型谱得到扩展。文章介绍了各推进系统方案、主要技术特点,梳理了技术发展脉络,阐述了主要关键技术和技术进步点,并提出了未来发展展望。

    2024年06期 v.33;No.169 131-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深空探测器减速着陆技术发展

    包文龙;贾贺;蒋伟;荣伟;包进进;鲁媛媛;刘大海;江长虹;李健;

    探月工程和行星探测工程推动了我国深空探测器减速着陆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以开伞载荷非均衡设计方案、超声速锯齿形盘缝带伞为代表的技术成果。文章从技术指标、系统组成、工作程序、气动减速方案、试验验证等方面,论述了我国探月工程和行星探测工程中深空探测器减速着陆技术的研发及其应用情况,包括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嫦娥五号、嫦娥六号及天问一号。展望后续深空探测任务,建议发展大载重群伞减速技术,满足载人登月探测的大载重返回舱回收需求;发展高超声速充气展开装置减速技术和低密度超声速大载重减速技术,满足火星取样返回任务低密度环境下大载重减速需求;发展适用于极端环境的地外天体长航时漂浮技术,满足金星探测任务大气原位浮空探测需求。

    2024年06期 v.33;No.169 140-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深空探测器采样封装技术发展

    金晟毅;郑燕红;邓湘金;姜水清;潘冬;郭璠;倪彦硕;

    深空探测器采样封装技术主要研究从地外天体表面采集土壤、碎岩等承载着丰富科学信息的样品,并对样品进行必要的整形和封装。文章围绕我国在深空探测器采样封装技术领域的实践和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介绍了国内外采样封装技术发展,详细阐述了我国已成功完成的月球采样封装任务中有关剖面月壤采集、表层月壤采集、样品密封、地面验证和在轨操作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突破。探讨了采样封装技术在我国后续月球极区探测、小天体探测及采样返回、火星探测及采样返回等深空探测任务的相关应用情况,并对未来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2024年06期 v.33;No.169 149-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深空探测器综合测试技术发展

    王劲榕;傅晓晶;何晓宇;富小薇;宋世民;权爽;尹溶森;刘一鸣;田国亮;赵阳;

    综合测试作为探测器系统设计验证的重要环节,其技术发展有力支持和保障了探测器的产品质量及研制进度。文章分析了我国深空探测器综合测试任务的需求特点,梳理论述了我国在月球探测和行星探测任务中综合测试技术发展应用情况,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在深空探测器测试设计、测试系统以及测试过程控制与评估等技术方面的进步。最后,展望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综合测试的发展需求,提出综合测试技术后续的重点发展方向。

    2024年06期 v.33;No.169 159-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2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史海撷英

  • 首次月面着陆,一次难忘的经历

    张廷新 ;孙泽洲 ;黄晓峰;

    <正>岁月如梭,十多年一晃而过。往事已淡忘了许多,但一次发射场经历,让人难以忘却!2013年11月23日清晨,西昌发射场,塔架高耸,运载火箭傲立,箭顶整流罩内的嫦娥三号探测器,通过透波窗俯瞰大地。按照流程,探测器进行演练,X频段测控信号通过地面射频(RF)系统进行无线转发。

    2024年06期 v.33;No.169 168-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3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织就嫦娥的第一件嫁衣——记嫦娥一号热控研制

    邵兴国;

    <正>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升上夜空,让人们内心无限遐想油然而生。古人面对月亮的圆缺轮回,生出许多至今让人回味无穷的诗文绝句,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著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上古时候,人们仰望明月,创造出嫦娥奔月的凄美故事,把月亮刻画成可望不可及的美丽浪漫的地方。随着岁月的轮回和中华文明的演进,月亮已经与中国文化、历法、农事深入地融合,因此对月球的探索、观察和了解变得十分渴望与迫切。

    2024年06期 v.33;No.169 170-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月球卫星制导导航与控制研制试验二三事

    李铁寿;

    <正>我接触到月球卫星研究大约在1997年前后。当时863项目论证了我国开展月球探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我所在的东方红三号团队渡过了一段极为困难的时期,卫星平台技术应用刚刚开始。研究所派我参加五院月球卫星论证组,负责卫星GNC(制导导航与控制)方案可行性论证。经过几年的工作,五院的月球卫星方案在部委级立项论证会上得到认可并上报国家。月球探测立项后,院所领导安排我这个超龄人员和年轻同事们一道,继续为嫦娥一号工作,直到2009年退休。

    2024年06期 v.33;No.169 175-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匠心巧手铸造精品 嫦娥奔月逐梦深空

    刘福全;

    <正>航天器总装是从分系统交付总体装配开始至完成整器装配,并将合格航天器交付发射为止的全过程,约占整个航天器研制周期的35%,其装配质量直接影响航天器性能,甚至关系航天器任务的成败。航天器总装涉及多个专业、多个系统,是一项复杂的团队工作,要求每个人员的每个环节全部动作都要操作精准,不能有任何失误,总装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较高的技能水平和丰富的总装经验。

    2024年06期 v.33;No.169 177-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九天云外揽月归家 探月精神再放光芒

    武文佳;

    <正>嫦娥六号回来了!带着月壤回来了! 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历经50多天的太空旅程后,携带着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获取的样品,稳稳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九天揽月,这一刻,中国航天又创造了新的历史。2024年9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进一步增强全体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

    2024年06期 v.33;No.169 180-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问道寰宇 逐梦星河

    <正>~~

    2024年06期 v.33;No.169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序言

    叶培建;

    <正>皓月之下,提笔回首,不觉间我国探月工程立项实施至今已有二十载。二十年来,从对月球与星空的仰望,到如今的可望亦可及,中国深空探测事业铿锵前行,记录了我国航天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壮丽轨迹,也再次印证了中华民族勇于探索、敢于超越的非凡勇气与智慧。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政府主管部门的精心组织下,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怀揣着对宇宙的无限向往,踏上了这条充满荆棘却又光辉灿烂的征途。

    2024年06期 v.33;No.169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20年大事记

    <正>~~

    2024年06期 v.33;No.169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航天器工程》征稿简则

    <正>《航天器工程》是由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主办的综合性技术期刊,也是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中国宇航学会系统工程与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会刊,是国内全面、综合反映空间技术发展、工程研究、系统设计、集成测试和试验发展水平的代表性期刊之一,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读者对象是从事航天器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等。

    2024年06期 v.33;No.169 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入编通知

    <正>《航天器工程》主编先生/女士: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航天器工程》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即第10版)之航空、航天类的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从2021年10月开始研究,研究工作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主持,共32个单位的148位专家和工作人员参加了本项研究工作,全国各地9473位学科专家参加了核心期刊表的评审工作。

    2024年06期 v.33;No.169 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