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器工程

考查报告

  • 俄罗斯大型航天器动力学及其试验技术

    曲广吉;彭成荣;马宗诚;于家瑛;

    最近,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代表团对俄罗斯大型航天器动力学及其试验技术进行了考察。本文简要总结了其发展状况和技术水平,主要包括:液体晃动动力学、结构振动与柔性动力学、液固耦合动力学、空间对接动力学等理论研究与试验技术,及其总体分析仿真与优化设计技术。

    1992年03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9 ]

研究与设计

专题综述

  • 卫星电测数据管理中心——总控设备

    王庆成;殷礼明;王宪文;陈蓬田;

    本文介绍了卫星电测用的总控设备的硬件和软件结构,侧重说明了系统中三个处理接口,即遥测、遥控和SCOE接口。还分两个层次(后台数据库准备和前台实时运行)对系统软件的功能做了较详实的描述。

    1992年03期 2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6 ]
  • 卫星电气测试的有力工具——ETOL

    王庆成;

    ETOL是ESA花费十几年时间开发的一种卫星测试语言,它已广泛应用于ESA各类卫星测试。ETOL的主要功能是测试自动化、数据监视和直观图形显示。支持这些功能的有数据库准备程序和实时运行的测试软件。ETOL已成为一种标准语言,并扩展应用到星上,提供飞行器在轨自治测试。

    1992年03期 36-4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1 ]

情报编译

  • 赫尔墨斯航天飞机防热结构概貌

    吴国庭;

    赫尔墨斯航天飞机(Hermes)比美国航天飞机轨道器小,但横向机动行程宽,因而再入加热时间长、工作温度高,使再入防热技术成为一项更新的挑战。赫尔墨斯考虑了以下三类防热方案:(1)陶瓷复合材料热结构,用于鼻锥、翼前缘、舵和其他控制面;(2)外部隔热层以及用陶瓷复合料材做盖板的辐射防热结构,用于受热严重的机身下表面和部分上表面;(3)柔性表面隔热材料,用在低热流区。本文评估了各种防热方案,介绍了方案的细节以及涉及到的关键技术。

    1992年03期 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8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6 ]
  • 日本地球资源卫星一号(JERS-1)概况

    杨维垣;魏玫凌;

    介绍了日本地球资源卫星JERS-1的主要性能和技术设计概况,着重介绍了其有效载荷的性能和卫星平台的设计参数,最后对该卫星的飞行程序、研制进度和入轨初期故障的排除作了简要叙述。

    1992年03期 4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5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12 ]

青年论文园地

  • 一种按ESA标准设计的星上遥控数传模块

    王浩;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一种按照欧洲空间局(ESA)标准设计的星上遥控数传模块(TDM)中的译码、检错码和纠错码的实用电路和程序,给出了实验和分析结果。

    1992年03期 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1 ]
  • 90-2500公里大气密度经验计算模式

    罗刚桥;

    本文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各种不同环境温度下给定的随高度而变化的大气密度进行拟合,从而得到了在任何高度和环境温度下计算大气密度的最佳经验公式。

    1992年03期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4 ]

科技动态

  • 第二届载人航天器动力学研讨会在平谷召开

    张永维;

    <正> 1992年9月4~6日,在北京平谷召开了我国第二届载人航天器动力学研讨会。出席会议的专家、教授和学者达50多人,提交会议的研究报告和论文共45篇,其中501部为23篇。会议首先由航空航天部五○一总体部主任彭成荣同志主持并致开幕词。国防科工委田锡亭副局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夏人伟教授和航空航天部科技司曾庆先处长先后作了重

    1992年03期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9 ]
  • 我国发射成功新型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

    郑松辉;

    <正> 我国8月9日发射的新型返回式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经过十六天的正常飞行后,于9月25日按预定的地区安全回收。它标志着我国空间技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是八五期间应用卫星上水平的第一支奏鸣曲。它的成功无疑对其他新型号卫星的加快研制是个鼓舞和促进,同时也为载人航天提供借鉴的技术和经验。

    1992年03期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