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海鹰;
主要讨论了伪速率喷气控制的柔性充液航天器系统的稳定性问题。首先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并简述了控制系统的设计;然后重点讨论了伪速率调制器的描述函数分析与计算方法;最后给出了采用Nichols图法进行稳定性分析的工程应用实例。
1996年Z1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余海鹰;
主要讨论了伪速率喷气控制的柔性充液航天器系统的稳定性问题。首先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并简述了控制系统的设计;然后重点讨论了伪速率调制器的描述函数分析与计算方法;最后给出了采用Nichols图法进行稳定性分析的工程应用实例。
1996年Z1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彭成荣;
<正> 当今世界已进入以高科技为竞争主体的新的发展时代,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坚实程度,越来越取决于高新技术。航天工业作为一个知识密集型产业,竞争尤为激烈。航天工业的发展直接代表了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和国防实力,世界各国为了跻身于科技的先进行列,不惜投入大量高级人才和巨资优先发展本国的航天工业。
1996年Z1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彭成荣;
<正> 当今世界已进入以高科技为竞争主体的新的发展时代,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坚实程度,越来越取决于高新技术。航天工业作为一个知识密集型产业,竞争尤为激烈。航天工业的发展直接代表了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和国防实力,世界各国为了跻身于科技的先进行列,不惜投入大量高级人才和巨资优先发展本国的航天工业。
1996年Z1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袁仕耿;
采用覆盖带技术,在全球多重连续覆盖、定倾角的条件下进行了星座设计。星座形式采用180°升交点分布,并考虑相邻轨道问卫星的相对相位。文章给出了必要的约束条件和解算方法,并在设计结果上有了较大的改进。
1996年Z1期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袁仕耿;
采用覆盖带技术,在全球多重连续覆盖、定倾角的条件下进行了星座设计。星座形式采用180°升交点分布,并考虑相邻轨道问卫星的相对相位。文章给出了必要的约束条件和解算方法,并在设计结果上有了较大的改进。
1996年Z1期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鄢婉娟;
首先讨论了峰值功率跟踪的一般概念及原理,然后提出了一种采用模糊自寻优智能控制原理来实现太阳阵峰值功率跟踪的具体方法。该方法先由模糊自寻优控制器的输出计算出下一时刻太阳阵电压的参考值,然后将此参考值与太阳阵的实际输出电压相比较,得出的误差信号去控制一个串联开关调节器PWM输出的占空比,以使太阳阵的输出电压达到此参考值。由于参考电压值的算法充分考虑了太阳阵峰值功率的逼近问题,因此,上述过程多次进行,就能使得太阳阵的工作点逐步向峰值功率点靠近。
1996年Z1期 1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9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鄢婉娟;
首先讨论了峰值功率跟踪的一般概念及原理,然后提出了一种采用模糊自寻优智能控制原理来实现太阳阵峰值功率跟踪的具体方法。该方法先由模糊自寻优控制器的输出计算出下一时刻太阳阵电压的参考值,然后将此参考值与太阳阵的实际输出电压相比较,得出的误差信号去控制一个串联开关调节器PWM输出的占空比,以使太阳阵的输出电压达到此参考值。由于参考电压值的算法充分考虑了太阳阵峰值功率的逼近问题,因此,上述过程多次进行,就能使得太阳阵的工作点逐步向峰值功率点靠近。
1996年Z1期 1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9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罗先武;
参照欧空局的软件工程规范,研制了为星上数据管理任务服务的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RT86,它的硬件环境是两个互为冷备份的主控单元(MCU),通过1553B串行数据总线与多个远置单元(RTU)联接,完成星上遥测、遥控及星上多项数据库管理任务。本文介绍了其设计要点,做到了系统设计思路简单清晰,程序易于修改维护,可靠性高,它为星上应用软件开发提供了通用设计平台。
1996年Z1期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罗先武;
参照欧空局的软件工程规范,研制了为星上数据管理任务服务的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RT86,它的硬件环境是两个互为冷备份的主控单元(MCU),通过1553B串行数据总线与多个远置单元(RTU)联接,完成星上遥测、遥控及星上多项数据库管理任务。本文介绍了其设计要点,做到了系统设计思路简单清晰,程序易于修改维护,可靠性高,它为星上应用软件开发提供了通用设计平台。
1996年Z1期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正> 由北京宇航学会“应用卫星及卫星应用“专业委员会和航天工业总公司第十六专业信息网于1996年5月在重庆联合召开的卫星应用研讨会印发了论文集(四),其论文题名如下,仅供参考。 1.海事卫星为中远腾飞插上翅膀 2.交通系统卫星通信现状及展望 3.我国鑫诺卫星通信公司及其鑫诺卫星
1996年Z1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由北京宇航学会“应用卫星及卫星应用“专业委员会和航天工业总公司第十六专业信息网于1996年5月在重庆联合召开的卫星应用研讨会印发了论文集(四),其论文题名如下,仅供参考。 1.海事卫星为中远腾飞插上翅膀 2.交通系统卫星通信现状及展望 3.我国鑫诺卫星通信公司及其鑫诺卫星
1996年Z1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立华;
连接分离装置是载入航天器上广泛使用的关键装置之一,本文结合载人航天器发展的实际需要,研究载人航天器连接分离装置的选择、设计和计算分析等问题。对国内外航天器上所使用的几种主要的连接分离装置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载人航天器连接分离装置的选择和设计方案,并重点对燃气驱动的连接分离装置作了细致的分析、计算,建立了该类连接分离装置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个能够对该类连接分离装置进行模拟分析的具有交互功能的计算机软件,并对可用于载人航天器上的燃气驱动的连接分离装置进行了初步的模拟分析。
1996年Z1期 3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立华;
连接分离装置是载入航天器上广泛使用的关键装置之一,本文结合载人航天器发展的实际需要,研究载人航天器连接分离装置的选择、设计和计算分析等问题。对国内外航天器上所使用的几种主要的连接分离装置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载人航天器连接分离装置的选择和设计方案,并重点对燃气驱动的连接分离装置作了细致的分析、计算,建立了该类连接分离装置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个能够对该类连接分离装置进行模拟分析的具有交互功能的计算机软件,并对可用于载人航天器上的燃气驱动的连接分离装置进行了初步的模拟分析。
1996年Z1期 3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曾蕴波;
介绍了载人飞船返回轨道的计算方法,讨论了当前流行的两种飞船再入制导的方法(标准轨道法和预测落点法),并且提出了一种新的预测落点法的纵向制导控制规律。通过仿真计算得到飞船再入的标准轨道,利用两种控制规律进行仿真计算,并对两种制导方法的结果作了比较。
1996年Z1期 4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曾蕴波;
介绍了载人飞船返回轨道的计算方法,讨论了当前流行的两种飞船再入制导的方法(标准轨道法和预测落点法),并且提出了一种新的预测落点法的纵向制导控制规律。通过仿真计算得到飞船再入的标准轨道,利用两种控制规律进行仿真计算,并对两种制导方法的结果作了比较。
1996年Z1期 4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谭日宏;
就专家系统这一人工智能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子领域在卫星总体设计的应用作了简单的介绍,通过构造一个简单的卫星电源分系统的专家系统模型,说明其可行性、可能带来的好处及具体的实现步骤,最后介绍了国外在航天领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情况。
1996年Z1期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谭日宏;
就专家系统这一人工智能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子领域在卫星总体设计的应用作了简单的介绍,通过构造一个简单的卫星电源分系统的专家系统模型,说明其可行性、可能带来的好处及具体的实现步骤,最后介绍了国外在航天领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情况。
1996年Z1期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景民;李京生;杨宇红;
通过对测控集散网技术的分析,设计了一种镉镍电池性能检测系统,详细叙述了集散网测控技术的原理及其具体实现过程,对电池性能检测原理、单片机系统、软件数字滤波技术也做了详尽的分析和介绍。
1996年Z1期 63-6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景民;李京生;杨宇红;
通过对测控集散网技术的分析,设计了一种镉镍电池性能检测系统,详细叙述了集散网测控技术的原理及其具体实现过程,对电池性能检测原理、单片机系统、软件数字滤波技术也做了详尽的分析和介绍。
1996年Z1期 63-6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翟君武;
计算机容错技术是提高系统可靠性的强有力手段,卫星星上数据管理系统是高可靠性的分布式容错计算机系统,在硬件和软件的设计中,应用了故障检测、故障屏蔽和动态冗余等多种容错技术,本文从理论和工程实践两个方面介绍了各种容错技术在航天器上的应用。
1996年Z1期 70-7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翟君武;
计算机容错技术是提高系统可靠性的强有力手段,卫星星上数据管理系统是高可靠性的分布式容错计算机系统,在硬件和软件的设计中,应用了故障检测、故障屏蔽和动态冗余等多种容错技术,本文从理论和工程实践两个方面介绍了各种容错技术在航天器上的应用。
1996年Z1期 70-7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穆;
本文对目前功率电子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开关电源变换器,进行计算机仿真与辅助设计的研究。给出开发一体化开关电源仿真与辅助设计软件的策略,以及软件结构框架。软件是在Windows环境下作开发,具有良好的图形用户界面,人机交互操作简单、直观。
1996年Z1期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穆;
本文对目前功率电子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开关电源变换器,进行计算机仿真与辅助设计的研究。给出开发一体化开关电源仿真与辅助设计软件的策略,以及软件结构框架。软件是在Windows环境下作开发,具有良好的图形用户界面,人机交互操作简单、直观。
1996年Z1期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延东;
针对现有星上主动控温仪的不足,提出了将模糊控制技术应用于星上主动温度控制的设想。文章对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及实现方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星上模糊温度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做了较为具体而深入的探讨,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其硬件电路和软件的构造原理。
1996年Z1期 8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延东;
针对现有星上主动控温仪的不足,提出了将模糊控制技术应用于星上主动温度控制的设想。文章对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及实现方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星上模糊温度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做了较为具体而深入的探讨,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其硬件电路和软件的构造原理。
1996年Z1期 8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程鹏;
介绍了MSC/NASTRANv68版优化设计模块的功能、优化方法和程序实现,对优化模型的近似和寻优算法的几个细节做了讨论,并通过算例说明。
1996年Z1期 9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程鹏;
介绍了MSC/NASTRANv68版优化设计模块的功能、优化方法和程序实现,对优化模型的近似和寻优算法的几个细节做了讨论,并通过算例说明。
1996年Z1期 9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刘霞;
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了在并行工程的思想指导下,我国卫星工程的产品开发环境的构造问题,提出CAD技术在卫星工程中的应用,不仅仅是一个软硬件构成与投资问题,人们对卫星产品开发过程的认识,产品开发的组织形式起着更加关键作用。同时讨论了卫星工程CAD集成框架系统的构成思路。
1996年Z1期 98-10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霞;
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了在并行工程的思想指导下,我国卫星工程的产品开发环境的构造问题,提出CAD技术在卫星工程中的应用,不仅仅是一个软硬件构成与投资问题,人们对卫星产品开发过程的认识,产品开发的组织形式起着更加关键作用。同时讨论了卫星工程CAD集成框架系统的构成思路。
1996年Z1期 98-10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丛强;
介绍了ERM的组成、动作过程、设计细节及优点,。根据ERM的动作原理,用于卫星UHF天线展开机构的设计;在充分发挥ERM优点的基础上作了一些适应性修改,成功地解决了天线展开机构收拢长度长、展开冲击大、可靠性较低等不足。
1996年Z1期 105-1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丛强;
介绍了ERM的组成、动作过程、设计细节及优点,。根据ERM的动作原理,用于卫星UHF天线展开机构的设计;在充分发挥ERM优点的基础上作了一些适应性修改,成功地解决了天线展开机构收拢长度长、展开冲击大、可靠性较低等不足。
1996年Z1期 105-1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于登云;
<正> 日前,由五○一部承担完成的“八五”重点预研项目“卫星内外辐射环境研究”通过了由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组织的部级鉴定。该项目是国防科工委下达的“八五”重点预研“卫星抗辐射加固技术”课题所属七个专题主要攻关内容之一。其任务是根据专题研究总目标要求,在“八五”期间,通过大量调研分析和研究开发,完成空间带电粒子辐射环境研究、地磁屏蔽作用研究、轨道积分通量研究、带电粒子在材料内输运技术研究、整星质量面密度分布模型研究、整星辐射屏蔽分析研究和内外辐射环境
1996年Z1期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于登云;
<正> 日前,由五○一部承担完成的“八五”重点预研项目“卫星内外辐射环境研究”通过了由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组织的部级鉴定。该项目是国防科工委下达的“八五”重点预研“卫星抗辐射加固技术”课题所属七个专题主要攻关内容之一。其任务是根据专题研究总目标要求,在“八五”期间,通过大量调研分析和研究开发,完成空间带电粒子辐射环境研究、地磁屏蔽作用研究、轨道积分通量研究、带电粒子在材料内输运技术研究、整星质量面密度分布模型研究、整星辐射屏蔽分析研究和内外辐射环境
1996年Z1期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