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器工程

专家特约稿

  • “系统工程”辨析

    郭宝柱;

    系统工程(Systems Engineering)是成功实现系统的方法,也是应对技术复杂性的有效方法。系统工程从需求出发,综合多种专业技术,通过分析-综合-试验的反复迭代过程,开发出一个满足使用要求、整体性能优化的系统。在国内,对"系统工程"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例如"社会系统工程"、"系统工程学"、"系统工程是工程项目"等概念。航天领域的系统工程(航天系统工程方法)具有如下特点:强调总体设计,遵循研制程序,是反复应用的系统工程过程和定量的方法。

    2013年04期 v.22;No.101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1K]
    [下载次数:1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系统工程”辨析

    郭宝柱;

    系统工程(Systems Engineering)是成功实现系统的方法,也是应对技术复杂性的有效方法。系统工程从需求出发,综合多种专业技术,通过分析-综合-试验的反复迭代过程,开发出一个满足使用要求、整体性能优化的系统。在国内,对"系统工程"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例如"社会系统工程"、"系统工程学"、"系统工程是工程项目"等概念。航天领域的系统工程(航天系统工程方法)具有如下特点:强调总体设计,遵循研制程序,是反复应用的系统工程过程和定量的方法。

    2013年04期 v.22;No.101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1K]
    [下载次数:1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信息简讯及其他

  • 动态新闻

    <正>中国成功实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据新华网报道,2013年6月25日上午,神舟-10飞船从天宫-1目标飞行器上方绕飞至其后方,并完成近距离交会,我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取得成功。据悉,未来中国的空间站由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组

    2013年04期 v.22;No.101 6+16+22+34+55+71+76+137-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动态新闻

    <正>中国成功实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据新华网报道,2013年6月25日上午,神舟-10飞船从天宫-1目标飞行器上方绕飞至其后方,并完成近距离交会,我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取得成功。据悉,未来中国的空间站由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组

    2013年04期 v.22;No.101 6+16+22+34+55+71+76+137-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发射短讯

    <正>俄罗斯发射"角色"光学成像侦察卫星据Nasaspaceflight网2013年6月7日报道,当日格林尼治时间18点37分,在俄罗斯普列谢茨克(Plesetsk)卫星发射场,联盟2-1B(Soyuz 2-1B)火箭成功发射第2颗"角色"(Persona,即宇宙-2486)光学成像侦察卫星。卫星质量6500kg,装有一台直径为1.5m、焦距20m的反射式望远镜,设计寿命7年。

    2013年04期 v.22;No.101 48+131+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4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发射短讯

    <正>俄罗斯发射"角色"光学成像侦察卫星据Nasaspaceflight网2013年6月7日报道,当日格林尼治时间18点37分,在俄罗斯普列谢茨克(Plesetsk)卫星发射场,联盟2-1B(Soyuz 2-1B)火箭成功发射第2颗"角色"(Persona,即宇宙-2486)光学成像侦察卫星。卫星质量6500kg,装有一台直径为1.5m、焦距20m的反射式望远镜,设计寿命7年。

    2013年04期 v.22;No.101 48+131+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4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科技成果

    <正>NASA建造先进的对地观测微波辐射计中国航天网2013年6月19日消息,据NASA网站近日报道,一支NASA团队提交了一台新型微波辐射计(Microwave Radiomete),用于测量电磁辐射密度及特定的微波(L-BAND),它是对地观测卫星的信号处理系统,由NASA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研制。它现已被运输到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并与新造

    2013年04期 v.22;No.101 61+136+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科技成果

    <正>NASA建造先进的对地观测微波辐射计中国航天网2013年6月19日消息,据NASA网站近日报道,一支NASA团队提交了一台新型微波辐射计(Microwave Radiomete),用于测量电磁辐射密度及特定的微波(L-BAND),它是对地观测卫星的信号处理系统,由NASA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研制。它现已被运输到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并与新造

    2013年04期 v.22;No.101 61+136+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研究与设计

  • 具有星间链路的导航星座重构研究

    程竟爽;何善宝;林益明;谢军;

    针对具有星间链路的导航星座在卫星节点或链路失效情况下的重构优化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设计方法。首先,根据导航星座的功能需求与设计约束,建立了星座综合重构优化设计模型。其次,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综合优化设计方法,并根据问题特性对遗传算法的具体操作进行了修改。最后,应用该方法对Walker 24/3/2构型星座及网状星间网络在节点和链路混合故障模式下的重构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重构后的星座与网络拓扑性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2013年04期 v.22;No.101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7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具有星间链路的导航星座重构研究

    程竟爽;何善宝;林益明;谢军;

    针对具有星间链路的导航星座在卫星节点或链路失效情况下的重构优化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设计方法。首先,根据导航星座的功能需求与设计约束,建立了星座综合重构优化设计模型。其次,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综合优化设计方法,并根据问题特性对遗传算法的具体操作进行了修改。最后,应用该方法对Walker 24/3/2构型星座及网状星间网络在节点和链路混合故障模式下的重构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重构后的星座与网络拓扑性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2013年04期 v.22;No.101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7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敏捷卫星像移补偿残差计算及对成像影响分析

    谢少波;秦冉冉;

    通过分析敏捷卫星相机像移模糊机理,计算了对偏流角和行频像移补偿后的残差,并对其引起调制传递函数(MTF)的下降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敏捷光学成像卫星相机设计中行频控制残差对成像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宜选用像元数少的时间延迟积分电荷耦合器件(TDIC-CD)予以解决。文章的研究结果对敏捷卫星的总体指标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2013年04期 v.22;No.101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敏捷卫星像移补偿残差计算及对成像影响分析

    谢少波;秦冉冉;

    通过分析敏捷卫星相机像移模糊机理,计算了对偏流角和行频像移补偿后的残差,并对其引起调制传递函数(MTF)的下降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敏捷光学成像卫星相机设计中行频控制残差对成像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宜选用像元数少的时间延迟积分电荷耦合器件(TDIC-CD)予以解决。文章的研究结果对敏捷卫星的总体指标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2013年04期 v.22;No.101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敏捷卫星宽幅动态成像姿态调整技术研究

    黄群东;杨芳;赵键;

    针对敏捷卫星在三轴姿态机动过程中"动中拍"的成像任务,分析了推扫条带与星下点轨迹成90°夹角的宽幅动态成像模式,提出了这种成像模式下的姿态调整技术。数值仿真分析了该成像模式对姿态控制精度的要求,并通过卫星工具包(STK)仿真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在10Hz的控制周期下,姿态角的控制精度需求是0.01°,角加速度的控制精度为0.003 0~0.000 1(°)/s2。针对上述指标要求,提出采用小角度内分段匀角速度进行控制的宽幅动态成像姿态调整方法。

    2013年04期 v.22;No.101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敏捷卫星宽幅动态成像姿态调整技术研究

    黄群东;杨芳;赵键;

    针对敏捷卫星在三轴姿态机动过程中"动中拍"的成像任务,分析了推扫条带与星下点轨迹成90°夹角的宽幅动态成像模式,提出了这种成像模式下的姿态调整技术。数值仿真分析了该成像模式对姿态控制精度的要求,并通过卫星工具包(STK)仿真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在10Hz的控制周期下,姿态角的控制精度需求是0.01°,角加速度的控制精度为0.003 0~0.000 1(°)/s2。针对上述指标要求,提出采用小角度内分段匀角速度进行控制的宽幅动态成像姿态调整方法。

    2013年04期 v.22;No.101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DBF技术的高分辨率宽测绘带星载SAR系统研究

    刘亚东;陈倩;

    针对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高分辨率与宽测绘带两个核心成像指标之间的矛盾,分类研究了若干适用于不同应用需求的基于数字波束形成(DBF)技术的典型高分辨率宽测绘带(HRWS)星载SAR系统,包括超高分辨率、中等分辨率和超宽测绘带。总结出智能化多孔径天线技术、方位向多通道预处理技术、距离向实时DBF技术和多通道SAR数据压缩技术等,作为未来HRWS星载SAR发展的关键技术。

    2013年04期 v.22;No.101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2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DBF技术的高分辨率宽测绘带星载SAR系统研究

    刘亚东;陈倩;

    针对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高分辨率与宽测绘带两个核心成像指标之间的矛盾,分类研究了若干适用于不同应用需求的基于数字波束形成(DBF)技术的典型高分辨率宽测绘带(HRWS)星载SAR系统,包括超高分辨率、中等分辨率和超宽测绘带。总结出智能化多孔径天线技术、方位向多通道预处理技术、距离向实时DBF技术和多通道SAR数据压缩技术等,作为未来HRWS星载SAR发展的关键技术。

    2013年04期 v.22;No.101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2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MATLAB/Simulink的HY-2星载微波散射计系统仿真建模

    蒋昱;张庆君;

    为实现星载微波散射计的优化设计,利用MATLAB软件搭建了海洋二号(HY-2)卫星微波散射计系统仿真模型。首先,参考其初样设计阶段的仿真模型,根据其最终设计方案和参数设置,对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处理单元三个主要模块搭建仿真模型。其次,模拟海面风场监测过程,将仿真模型划分为信号源、发射机、海面回波、接收机、信号处理单元和结果输出六部分,并在初样设计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信道特性,完善仿真模型。最后,利用雷达方程解算海面后向散射系数,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可为我国后续微波散射计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仿真分析手段。

    2013年04期 v.22;No.101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4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MATLAB/Simulink的HY-2星载微波散射计系统仿真建模

    蒋昱;张庆君;

    为实现星载微波散射计的优化设计,利用MATLAB软件搭建了海洋二号(HY-2)卫星微波散射计系统仿真模型。首先,参考其初样设计阶段的仿真模型,根据其最终设计方案和参数设置,对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处理单元三个主要模块搭建仿真模型。其次,模拟海面风场监测过程,将仿真模型划分为信号源、发射机、海面回波、接收机、信号处理单元和结果输出六部分,并在初样设计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信道特性,完善仿真模型。最后,利用雷达方程解算海面后向散射系数,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可为我国后续微波散射计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仿真分析手段。

    2013年04期 v.22;No.101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4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双星TDOA/FDOA定位系统的目标定位精度分析

    常新亚;谢斌;张晓敏;兰丁;

    根据双星时差/频差(TDOA/FDOA)的定位原理,推导了目标定位精度模型,分析了目标定位精度与轨道高度、星间基线长度、TDOA测量精度、FDOA测量精度、卫星速度测量精度、卫星位置测量精度等误差源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测量因素中的FDOA测量精度和卫星速度测量精度,是影响双星定位的关键因素;而TDOA测量精度和卫星位置测量精度,对目标定位精度的影响较小。

    2013年04期 v.22;No.101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6K]
    [下载次数:5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双星TDOA/FDOA定位系统的目标定位精度分析

    常新亚;谢斌;张晓敏;兰丁;

    根据双星时差/频差(TDOA/FDOA)的定位原理,推导了目标定位精度模型,分析了目标定位精度与轨道高度、星间基线长度、TDOA测量精度、FDOA测量精度、卫星速度测量精度、卫星位置测量精度等误差源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测量因素中的FDOA测量精度和卫星速度测量精度,是影响双星定位的关键因素;而TDOA测量精度和卫星位置测量精度,对目标定位精度的影响较小。

    2013年04期 v.22;No.101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6K]
    [下载次数:5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阻抗控制的空间机械臂接触控制与轨迹规划技术

    黄剑斌;李志;

    通过给定的期望点位置和速度,设计具有加速度导数连续的实时路径规划,使机械臂在自由空间能够快速平稳地操作;基于力矩传感器反馈,通过笛卡儿阻抗控制将机械臂设计为一个整体的笛卡儿力感知系统,并模拟人手运动建立具有实时力反馈的路径规划,使机械臂在接触环境下既避免碰撞损伤又能完成操作任务。实验证明,基于力伺服的路径规划和笛卡儿阻抗控制可以实现机械臂在自由环境和接触环境下的安全操作。

    2013年04期 v.22;No.101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5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阻抗控制的空间机械臂接触控制与轨迹规划技术

    黄剑斌;李志;

    通过给定的期望点位置和速度,设计具有加速度导数连续的实时路径规划,使机械臂在自由空间能够快速平稳地操作;基于力矩传感器反馈,通过笛卡儿阻抗控制将机械臂设计为一个整体的笛卡儿力感知系统,并模拟人手运动建立具有实时力反馈的路径规划,使机械臂在接触环境下既避免碰撞损伤又能完成操作任务。实验证明,基于力伺服的路径规划和笛卡儿阻抗控制可以实现机械臂在自由环境和接触环境下的安全操作。

    2013年04期 v.22;No.101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5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天文探测卫星定点观测模式外热流变化规律分析

    周宇鹏;赵欣;孙腾飞;陈春亮;

    针对天文探测卫星定点观测模式下的特定姿态,结合相关科学观测约束、整星能源和热控设计约束及轨道特点,进行了多约束条件下的外热流变化规律分析,对比了有、无遮阳挡板情况下,卫星外热流的差异,并通过虚拟热沉温度,分析了卫星各个舱板的散热能力。基于有、无遮阳挡板的外热流分析结果,从热控角度建议在定点观测模式下,对卫星的观测姿态进行约束,对有低温需求的天文探测器建议加设遮阳挡板,可为天文探测卫星的热控设计提供参考。

    2013年04期 v.22;No.101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天文探测卫星定点观测模式外热流变化规律分析

    周宇鹏;赵欣;孙腾飞;陈春亮;

    针对天文探测卫星定点观测模式下的特定姿态,结合相关科学观测约束、整星能源和热控设计约束及轨道特点,进行了多约束条件下的外热流变化规律分析,对比了有、无遮阳挡板情况下,卫星外热流的差异,并通过虚拟热沉温度,分析了卫星各个舱板的散热能力。基于有、无遮阳挡板的外热流分析结果,从热控角度建议在定点观测模式下,对卫星的观测姿态进行约束,对有低温需求的天文探测器建议加设遮阳挡板,可为天文探测卫星的热控设计提供参考。

    2013年04期 v.22;No.101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深空探测中遥控信号对下行信号的影响分析

    乔旭君;孙泽洲;吴学英;

    论述了上行遥控信号对于下行信号的影响途径,并重点分析了上行遥控信号对锁相环压控振荡器(VCXO)输出的下行载波基准信号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一般中低轨航天器中并不突出,但是在一些深空探测任务中,值得引起关注。同时针对这种影响提出了改进方法,并进行了仿真分析。在实践中,通过在VCXO输出端增加带通滤波器,可以使下行信号中的残留遥控信号进一步被抑制约20dB,从而使下行载波达到相关指标要求。

    2013年04期 v.22;No.101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深空探测中遥控信号对下行信号的影响分析

    乔旭君;孙泽洲;吴学英;

    论述了上行遥控信号对于下行信号的影响途径,并重点分析了上行遥控信号对锁相环压控振荡器(VCXO)输出的下行载波基准信号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一般中低轨航天器中并不突出,但是在一些深空探测任务中,值得引起关注。同时针对这种影响提出了改进方法,并进行了仿真分析。在实践中,通过在VCXO输出端增加带通滤波器,可以使下行信号中的残留遥控信号进一步被抑制约20dB,从而使下行载波达到相关指标要求。

    2013年04期 v.22;No.101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基于构件的可重配置通用星载遥测软件设计

    张亚航;袁珺;郭坚;

    传统遥测处理设计方法,其软件逻辑处理与用户需求紧密耦合,难以重用。通过对星载软件构件化技术和航天器遥测需求进行分析,采用软件构件设计遥测处理模块,完成遥测采集、存储、包调度、虚拟信道调度和下传。构件化设计的遥测模块,通过参数配置和构件组装的方式实现不同的遥测需求,从而实现通用化遥测软件。经试验,结果表明,构件化的通用星载遥测设计方法,具有良好的任务适应性,能够显著降低开发时间和成本,可为通用化航天器遥测模块设计提供参考。

    2013年04期 v.22;No.101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5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基于构件的可重配置通用星载遥测软件设计

    张亚航;袁珺;郭坚;

    传统遥测处理设计方法,其软件逻辑处理与用户需求紧密耦合,难以重用。通过对星载软件构件化技术和航天器遥测需求进行分析,采用软件构件设计遥测处理模块,完成遥测采集、存储、包调度、虚拟信道调度和下传。构件化设计的遥测模块,通过参数配置和构件组装的方式实现不同的遥测需求,从而实现通用化遥测软件。经试验,结果表明,构件化的通用星载遥测设计方法,具有良好的任务适应性,能够显著降低开发时间和成本,可为通用化航天器遥测模块设计提供参考。

    2013年04期 v.22;No.101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5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面向任务的小卫星自主指令设计

    伍保峰;李志刚;李军予;李娟;史简;

    为了提高卫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在分析小卫星遥控指令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任务的小卫星自主指令设计,把以往多条独立的间接指令组成封装系列指令,星上可以自动判断指令的执行条件,发现指令执行异常时进行处理,从而简化了卫星遥控操作。封装系列指令可以由程控指令以及星上自主产生的事件启动,文章所设计的自主指令已在多颗小卫星上成功应用。

    2013年04期 v.22;No.101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面向任务的小卫星自主指令设计

    伍保峰;李志刚;李军予;李娟;史简;

    为了提高卫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在分析小卫星遥控指令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任务的小卫星自主指令设计,把以往多条独立的间接指令组成封装系列指令,星上可以自动判断指令的执行条件,发现指令执行异常时进行处理,从而简化了卫星遥控操作。封装系列指令可以由程控指令以及星上自主产生的事件启动,文章所设计的自主指令已在多颗小卫星上成功应用。

    2013年04期 v.22;No.101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CCSDS Proximity-1协议的动态变帧长策略研究

    任放;赵和平;陈曦;

    为提高邻近航天器之间的通信效率,研究了Proximity-1协议与传统链路层协议的最大区别——"通信互动"功能。对航天器之间通信过程中的动态变帧长策略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不同信道环境下的最佳帧长取值,并通过实时选择最佳帧长实现了动态变帧长策略方案。利用仿真手段验证了动态变帧长策略对通信效率的改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吞吐量效率最多可提高80%,证明文章提出的动态变帧长策略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通信效率。

    2013年04期 v.22;No.101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7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CCSDS Proximity-1协议的动态变帧长策略研究

    任放;赵和平;陈曦;

    为提高邻近航天器之间的通信效率,研究了Proximity-1协议与传统链路层协议的最大区别——"通信互动"功能。对航天器之间通信过程中的动态变帧长策略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不同信道环境下的最佳帧长取值,并通过实时选择最佳帧长实现了动态变帧长策略方案。利用仿真手段验证了动态变帧长策略对通信效率的改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吞吐量效率最多可提高80%,证明文章提出的动态变帧长策略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通信效率。

    2013年04期 v.22;No.101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7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一种源包和虚拟信道相结合的AOS调度算法

    龙吟;

    针对目前高级在轨系统(AOS)应用中遥测调度算法大多没有同时支持源包和虚拟信道2级调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AOS遥测源包调度和虚拟信道调度相结合的算法,实现同时对源包调度和虚拟信道调度层面的支持。针对源包调度,提出一种基于源包刷新率的动态优先级调度算法,以保证实时数据及时下传。针对虚拟信道调度,提出一种采用最重要(VIP)/同步/异步相结合的3级调度,保证信道的合理分配利用。分别采用源包调度策略、虚拟信道调度策略和文章提出的算法策略,对某航天器下行数据的平均时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算法策略的平均时延,低于源包调度策略和虚拟信道调度策略,比单独采用源包调度或者虚拟信道调度的算法具有更高的复用效率和公平性。

    2013年04期 v.22;No.101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7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一种源包和虚拟信道相结合的AOS调度算法

    龙吟;

    针对目前高级在轨系统(AOS)应用中遥测调度算法大多没有同时支持源包和虚拟信道2级调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AOS遥测源包调度和虚拟信道调度相结合的算法,实现同时对源包调度和虚拟信道调度层面的支持。针对源包调度,提出一种基于源包刷新率的动态优先级调度算法,以保证实时数据及时下传。针对虚拟信道调度,提出一种采用最重要(VIP)/同步/异步相结合的3级调度,保证信道的合理分配利用。分别采用源包调度策略、虚拟信道调度策略和文章提出的算法策略,对某航天器下行数据的平均时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算法策略的平均时延,低于源包调度策略和虚拟信道调度策略,比单独采用源包调度或者虚拟信道调度的算法具有更高的复用效率和公平性。

    2013年04期 v.22;No.101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7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最优梯度法的MPPT全数字控制仿真

    林文立;刘治钢;马亮;

    为满足深空探测和低轨大功率航天器等特定电源需求、适应未来空间电源智能化管理的发展趋势,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最优梯度法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全数字控制方法,克服了采用硬件电路增量电导法因参数漂移而导致峰值功率跟踪精度不高的缺点。介绍了基于最优梯度法的MPPT算法的数字实现逻辑,并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搭建了太阳电池阵MPPT控制的电源系统仿真模型,在模拟两种不同的太阳电池阵特性曲线突变的条件下,对所提出的MPPT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准确度和有效性。

    2013年04期 v.22;No.101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4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最优梯度法的MPPT全数字控制仿真

    林文立;刘治钢;马亮;

    为满足深空探测和低轨大功率航天器等特定电源需求、适应未来空间电源智能化管理的发展趋势,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最优梯度法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全数字控制方法,克服了采用硬件电路增量电导法因参数漂移而导致峰值功率跟踪精度不高的缺点。介绍了基于最优梯度法的MPPT算法的数字实现逻辑,并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搭建了太阳电池阵MPPT控制的电源系统仿真模型,在模拟两种不同的太阳电池阵特性曲线突变的条件下,对所提出的MPPT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准确度和有效性。

    2013年04期 v.22;No.101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4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商用现货器件在卫星中的应用

    王峰;郭金生;李晖;

    在卫星设计过程中,采用商用现货(COTS)电子器件替代传统卫星研制中昂贵的高等级产品来降低研制成本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文章总结了商用现货器件在卫星中应用时所面临的空间环境干扰,并针对单粒子翻转问题提出冗余设计和特定电路设计等策略。对当前国内外卫星中采用的各种COTS器件设计方法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各种提高商用现货器件可靠度方法的优缺点,并结合已经发射的BIRD、ARGOS等卫星和正在研制的容错结构,综述了COTS器件在卫星中的应用,分析了COTS器件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文章内容可为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2013年04期 v.22;No.101 8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9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商用现货器件在卫星中的应用

    王峰;郭金生;李晖;

    在卫星设计过程中,采用商用现货(COTS)电子器件替代传统卫星研制中昂贵的高等级产品来降低研制成本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文章总结了商用现货器件在卫星中应用时所面临的空间环境干扰,并针对单粒子翻转问题提出冗余设计和特定电路设计等策略。对当前国内外卫星中采用的各种COTS器件设计方法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各种提高商用现货器件可靠度方法的优缺点,并结合已经发射的BIRD、ARGOS等卫星和正在研制的容错结构,综述了COTS器件在卫星中的应用,分析了COTS器件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文章内容可为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2013年04期 v.22;No.101 8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9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学术争鸣

  • 航天器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研究

    罗荣蒸;孙波;张雷;刘鹤;

    从研究进展、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三方面概述了航天器预测与健康管理(Prognostics and Health Management,PHM)技术。概括了国内外航天器PHM研究进展,总结了PHM通用方法体系和逻辑分层、视情维修等通用性PHM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星地协同三级闭环的模式构建卫星PHM系统;结合航天器技术特点,分析了航天器PHM各个功能层级的关键技术,并对我国航天器PHM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2013年04期 v.22;No.101 95-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8K]
    [下载次数:1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1 ]
  • 航天器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研究

    罗荣蒸;孙波;张雷;刘鹤;

    从研究进展、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三方面概述了航天器预测与健康管理(Prognostics and Health Management,PHM)技术。概括了国内外航天器PHM研究进展,总结了PHM通用方法体系和逻辑分层、视情维修等通用性PHM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星地协同三级闭环的模式构建卫星PHM系统;结合航天器技术特点,分析了航天器PHM各个功能层级的关键技术,并对我国航天器PHM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2013年04期 v.22;No.101 95-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8K]
    [下载次数:1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1 ]

发展战略与情报研究

  • 俄罗斯“月球-全球”和“月球-资源”探月任务

    鲁暘筱懿;平劲松;V.Shevchenko;

    俄罗斯月球-全球-1着陆器将于2015年发射,主要目的是测试月球着陆器的软着陆技术。月球-全球-2轨道器计划于2016年发射,将先后在距月面500km、150km和50km的高度上飞行。2017年计划发射的月球-资源-1着陆器,将是搭载大量科学载荷和承担相应探测任务的月面科学研究站。与苏联时期所研制的月球车相比,分别在月球-资源-2和月球-资源-3着陆器上搭载的俄罗斯新一代月球车——月球车-3和月球车-4,将携带更加先进的科学仪器,能够精确分析采集样品的化学成分、光谱特征等。其运行模式包括行走、勘察、接近目标、接触目标和样品采集与分析,将对月球极区表面环境进行全面探测。结合对俄罗斯"月球-全球"和"月球-资源"探月任务的介绍,针对中国的探月计划提出如下建议:探月任务的实施,应以科学研究为主要目的,以建立月球基地为目标,借鉴国外探月技术,开展国际合作,为形成独立的月球科学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2013年04期 v.22;No.101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0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俄罗斯“月球-全球”和“月球-资源”探月任务

    鲁暘筱懿;平劲松;V.Shevchenko;

    俄罗斯月球-全球-1着陆器将于2015年发射,主要目的是测试月球着陆器的软着陆技术。月球-全球-2轨道器计划于2016年发射,将先后在距月面500km、150km和50km的高度上飞行。2017年计划发射的月球-资源-1着陆器,将是搭载大量科学载荷和承担相应探测任务的月面科学研究站。与苏联时期所研制的月球车相比,分别在月球-资源-2和月球-资源-3着陆器上搭载的俄罗斯新一代月球车——月球车-3和月球车-4,将携带更加先进的科学仪器,能够精确分析采集样品的化学成分、光谱特征等。其运行模式包括行走、勘察、接近目标、接触目标和样品采集与分析,将对月球极区表面环境进行全面探测。结合对俄罗斯"月球-全球"和"月球-资源"探月任务的介绍,针对中国的探月计划提出如下建议:探月任务的实施,应以科学研究为主要目的,以建立月球基地为目标,借鉴国外探月技术,开展国际合作,为形成独立的月球科学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2013年04期 v.22;No.101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0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ExoMars 2016火星探测计划进入、减速、着陆的验证任务分析

    贾贺;荣伟;

    对欧洲航天局(ESA)火星探测的ExoMars 2016计划进行了概述,着重分析了进入、减速、着陆验证任务的关键环节,详细分析了进入、减速、着陆验证的任务组成、任务目标、任务规划以及相关关键技术等。结合我国火星探测目前的技术状态,需要针对进入、减速、着陆各关键技术进行合理的规划,并适时开展相关的试验验证。首先完成整个火星探测进入、减速、着陆平台的验证与研制,再进一步开展深入的火星探测科学任务研究。文章所述内容和分析可为我国下一步开展火星等深空探测任务提供参考。

    2013年04期 v.22;No.101 109-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3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ExoMars 2016火星探测计划进入、减速、着陆的验证任务分析

    贾贺;荣伟;

    对欧洲航天局(ESA)火星探测的ExoMars 2016计划进行了概述,着重分析了进入、减速、着陆验证任务的关键环节,详细分析了进入、减速、着陆验证的任务组成、任务目标、任务规划以及相关关键技术等。结合我国火星探测目前的技术状态,需要针对进入、减速、着陆各关键技术进行合理的规划,并适时开展相关的试验验证。首先完成整个火星探测进入、减速、着陆平台的验证与研制,再进一步开展深入的火星探测科学任务研究。文章所述内容和分析可为我国下一步开展火星等深空探测任务提供参考。

    2013年04期 v.22;No.101 109-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3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美国土卫六自主探测飞艇技术研究

    马蓉;李勇;姚伟;范春石;宋坚;

    根据土卫六星体环境特征和科学探测任务要求,结合美国自主飞艇技术研究进展,分析阐述了深空探测飞艇覆盖范围大、驻空时间长、能源消耗少等性能特点,以及可实现未来空-天-地一体立体式精细化的探测应用,并重点讨论了土卫六自主探测飞艇总体方案及关键技术,可为我国今后研制深空探测飞艇平台提供借鉴。

    2013年04期 v.22;No.101 116-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美国土卫六自主探测飞艇技术研究

    马蓉;李勇;姚伟;范春石;宋坚;

    根据土卫六星体环境特征和科学探测任务要求,结合美国自主飞艇技术研究进展,分析阐述了深空探测飞艇覆盖范围大、驻空时间长、能源消耗少等性能特点,以及可实现未来空-天-地一体立体式精细化的探测应用,并重点讨论了土卫六自主探测飞艇总体方案及关键技术,可为我国今后研制深空探测飞艇平台提供借鉴。

    2013年04期 v.22;No.101 116-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管理与实践

  • 系统思想在航天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实施中的应用

    章敏健;程培培;

    介绍了风险管理国际标准ISO31000的核心内容——风险管理框架,以及系统思想的基本理念;以系统观点和方法为基础,对国际标准在航天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系统分解与集成,并以其中的"环境"分系统建设为例,进一步细分工作内容,与现有业务管理工作相结合,探索出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在航天企业落地的基本路径。

    2013年04期 v.22;No.101 126-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9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系统思想在航天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实施中的应用

    章敏健;程培培;

    介绍了风险管理国际标准ISO31000的核心内容——风险管理框架,以及系统思想的基本理念;以系统观点和方法为基础,对国际标准在航天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系统分解与集成,并以其中的"环境"分系统建设为例,进一步细分工作内容,与现有业务管理工作相结合,探索出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在航天企业落地的基本路径。

    2013年04期 v.22;No.101 126-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9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批产航天器设备布局研究

    周孝伦;武向军;郝文宇;丛飞;梁翠娜;

    分析了批产航天器小批量、多状态的特点,描述了这些特点给航天器研制带来的设备布局设计难题;提出了以舱板布局作为基本配置单元进行设备布局的方案,通过特殊设备识别、配置矩阵制定、配置状态转化、配置状态编码和配置组合等步骤,实现批产航天器设备布局状态控制;最后,结合产品数据管理系统,说明了导航卫星设备布局方案。

    2013年04期 v.22;No.101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9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批产航天器设备布局研究

    周孝伦;武向军;郝文宇;丛飞;梁翠娜;

    分析了批产航天器小批量、多状态的特点,描述了这些特点给航天器研制带来的设备布局设计难题;提出了以舱板布局作为基本配置单元进行设备布局的方案,通过特殊设备识别、配置矩阵制定、配置状态转化、配置状态编码和配置组合等步骤,实现批产航天器设备布局状态控制;最后,结合产品数据管理系统,说明了导航卫星设备布局方案。

    2013年04期 v.22;No.101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9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简介

    <正>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成立于1968年8月16日,是我国航天器总体领域最多、专业技术最齐备的空间飞行器研制总体单位,承担着以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三大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为代表的近百颗星船研制任务;

    2013年04期 v.22;No.10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3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简介

    <正>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成立于1968年8月16日,是我国航天器总体领域最多、专业技术最齐备的空间飞行器研制总体单位,承担着以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三大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为代表的近百颗星船研制任务;

    2013年04期 v.22;No.10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3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