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器工程

总体设计与管理

  •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系统设计与技术创新

    白照广;董筠;朱军;孙纪文;马磊;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首批启动的业务卫星,星上配置有16 m相机、高光谱成像仪、红外相机和大气校正仪4种光学载荷,具备可见光、高光谱和红外对地成像能力,以及在轨大气同步探测功能。两颗卫星均采用CAST2000公用平台,设计寿命5年,单星质量1065 kg,运行于标称轨道高度为645 km的太阳同步回归轨道。两星在轨组网运行,可实现16 m相机和红外相机2天对全球南北纬80°以内地区全覆盖观测。文章概述了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的主要技术方案,总结了载荷设计新技术、多载荷匹配设计、多样化定标、视觉监测,以及轨道冻结等技术创新点,并介绍了在轨测试和典型应用情况,可为我国后续环境减灾监测遥感卫星系列发展提供参考。

    2022年03期 v.31;No.154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2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应急管理应用研究

    李素菊;魏振宽;王平;胡凯龙;刘明;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作为环境减灾一号A/B卫星的后续业务卫星,在载荷设计、平台配置、多星协同等方面均有较大优化提升,其多载荷、大幅宽、高重访观测能力在综合灾害风险监测和大范围应急监测中具有明显优势。文章在回顾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工程论证建设与测试应用历程、比较分析同期中分辨率光学卫星指标性能及特点基础上,针对应急管理典型场景,从卫星单载荷、多载荷和多星多载荷等不同层面,系统分析两颗卫星在典型要素识别、风险趋势分析、灾害事故应急、全球服务中的应用技术与服务能力,构建应急减灾业务模式、产品体系、应用系统与服务机制,部分应用结合在轨测试和实际得到初步验证。投入业务应用后,面向国家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要求,需进一步强化规模化生产、定量化监测、一体化应用与全球化服务,不断提升监测预警与应急减灾应用成效。

    2022年03期 v.31;No.154 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在轨定标模式设计与验证

    朱军;姚舜;丛强;白照广;董筠;马磊;林军;吕秋峰;刘振海;柴梦阳;孙剑;

    环境减灾二号A/B(HJ-2A/B)卫星上搭载了16 m相机、大气校正仪、高光谱成像仪和红外相机4台有效载荷,主要执行中等分辨率下的800 km大幅宽对地观测和定量化遥感任务,因此高精度的辐射定标对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的数据处理和应用至关重要。为了保证4台成像体制各不相同的载荷能够满足在轨长期稳定的辐射响应精度,文章介绍了卫星对日定标、对月定标、偏航定标、载荷内定标等各种在轨辐射定标模式的设计方法,通过卫星获取的在轨定标遥测和图像数据,分析了卫星发射入轨后各种定标模式下遥测及相关定标数据。结果表明:各类型在轨辐射定标模式可以有效实现对4台载荷的辐射定标,获取的高质量辐射定标数据可以满足各载荷在轨长期稳定运行的辐射定标需求,可为后续光学遥感卫星在轨辐射定标设计提供参考。

    2022年03期 v.31;No.154 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1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风险管理实践

    孙纪文;白照广;董筠;朱军;孙李;马磊;郝佳宁;程城;

    针对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项目载荷种类多、技术新、研制难度大等特点,分析了项目风险管理的难点,在以往航天器项目风险管理规范、经验的基础上,采用重要风险源识别方法,研究了相关高风险项目的成因,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将技术风险、质量风险、进度风险的管理有机结合,把风险控制到了可接受程度,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可为其他航天器项目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2022年03期 v.31;No.154 2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成像模式设计与效能评价

    马磊;白照广;董筠;朱军;丛强;姚舜;李志武;林军;庄超然;

    针对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有效载荷类型多、数据量大、各载荷成像约束不同等特点,根据多用户对图像质量、数据需求量、获取时效性的应用需求,设计了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常规成像模式、应急成像模式、特殊成像模式等各类成像模式,并进行了说明。在轨测试结果表明: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成像模式设计正确、合理。经卫星成像效能分析,两颗卫星两天时间内可对全国陆地区域进行覆盖性观测,并可对全球南北纬80°内任一目标进行观测。此文可为后续光学遥感卫星成像模式设计提供参考。

    2022年03期 v.31;No.154 3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7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环境减灾光学小卫星测试有效性保证研究

    于倩;白照广;王丽丽;冯永;杨芳;陆春玲;刘冬妹;朱军;张可立;马磊;

    针对传统卫星测试强度与测试应力是否充分没有可信的依据,测试有效性的表征与保证活动也没有统一的标准问题,文章提出了在卫星研制中采用测试覆盖性分析方法和三类不可测项目控制要求,以及基于早期问题暴露的测试时间控制方法。经环境减灾光学小卫星验证,结果表明:相关的测试保证活动是有效的,提出的传统卫星出厂前测试100 h无故障目标,可为后续卫星测试有效性提供参考。

    2022年03期 v.31;No.154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分系统设计与专业技术

  •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16 m相机设计与验证

    吕秋峰;任海培;靳利锋;曹伟;蔡媛媛;

    针对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环境评估、灾害监测、灾后恢复重建的需求,文章设计了一种单台地面分辨率优于16 m、对地幅宽大于200 km、5谱段推扫成像的空间遥感相机。该相机具有超大视场和轻小型等特点。经在轨验证,16 m相机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图像清晰、层次分明,在各类应用领域发挥了较大效能,可为农业、水土、森林资源普查及灾害、生态监测等提供参考。

    2022年03期 v.31;No.154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高光谱成像仪设计与验证

    孙剑;陈小来;刘学斌;胡炳樑;李思远;郝雄波;张宏建;王爽;张智南;

    高光谱成像仪是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上唯一可以获取高光谱数据的载荷。文章从幅宽和空间分辨率2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高光谱成像仪的发展现状;基于大孔径静态干涉光谱成像(LASIS)技术原理和高光谱成像仪系统组成,提出幅宽增大和空间分辨率提高会带来偏流角偏差控制和高速图像传输等问题;对摆镜“轻巧型”结构、高精度运动部件及大尺寸高精度干涉仪进行设计,以满足偏流角偏差分析提出的高光谱成像仪推扫方向与探测器光谱方向夹角优于2.7′的要求,采用大面阵CCD高速成像技术,实现电路规模仅为原有技术的1/4。环境试验和在轨成像结果表明:高光谱成像仪调制传递函数(MTF)大于0.24,星上定标精度优于2 nm,在轨获取的可见光近红外(VNIR)及短波红外(SWIR)光谱图像立方体正确,曲线准确度相对偏差优于5%,高光谱成像仪的设计具有有效性。

    2022年03期 v.31;No.154 5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1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高光谱数据反演与质量提升

    冯向朋;陈铁桥;张耿;王爽;刘学斌;

    针对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高光谱成像仪获取的原始干涉数据反演过程与数据质量提升方法进行研究。依据大孔径静态干涉光谱成像(LASIS)的基本原理与数据反演方法,使用实验室定标法和在轨数据统计法进行原始干涉数据的相对辐射校正。根据直方图统计结果,对反演之后的浮点型高光谱数据进行归一化,并对归一化后的数据进行基于直方图匹配的相对辐射校正,有效地去除了图像条带,使得反演生成的高光谱数据空间信噪比得到有效提升,并保持了92%以上的光谱准确度。

    2022年03期 v.31;No.154 6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7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高光谱成像仪CCD的Smear效应快速校正方法

    陈铁桥;胡炳樑;刘学斌;李思远;孙剑;冯向朋;王一豪;张耿;王爽;李娟;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高光谱成像仪采用大面阵帧转移CCD作为成像和存储介质,以满足其高性能成像需求。然而,帧转移型CCD的Smear效应会造成干涉图像累积误差,导致干涉信息不准确,进而引起目标反演光谱失真。为了消除Smear效应影响,传统方法常利用行间信息迭代运算进行校正,导致计算耗时随着探测器面阵变大而增加。文章根据Smear效应产生的机理,推导出一种基于矩阵运算的Smear效应快速校正模型,并通过图形处理器(GPU)并行运算进行加速,以达到高效消除Smear效应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方法能够很好地校正Smear效应引起的误差,同时利用GPU加速后计算速度是传统校正方法的632.4倍。

    2022年03期 v.31;No.154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红外相机摆扫行周期设计及影响分析

    姚舜;朱军;柴梦阳;崔璨璨;张浩;

    针对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宽幅摆扫式光学遥感相机的行周期设计,文章建立了结合卫星轨道数据和相机设计指标的搭接率计算模型,并经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上的红外相机设计指标进行了仿真分析,同时结合卫星红外相机在轨获取的图像数据质量进行了统计,对模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搭接率仿真模型得到的结果与卫星在轨实测结果一致性良好,且卫星红外相机在轨获取图像的搭接率指标正常,可以满足后续处理和用户使用要求。该模型可以有效用于扫描式光学遥感相机指标设计中,分析结果也可为后续相关航天遥感相机设计提供参考。

    2022年03期 v.31;No.154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红外相机在轨性能测试与稳定性评估

    孙德新;柴孟阳;刘银年;陈塞崎;崔璨璨;孙纪文;林军;刘书锋;姚舜;冯雪飞;周魏乙诺;丛强;柯有龙;季诚胜;朱玉琼;徐君;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发射入轨后,已经在轨运行1年,期间对2颗卫星上的红外相机展开了一系列在轨测试及其性能评估工作。以2台红外相机获取到的在轨几何特性、辐射特性和在轨遥测等数据为基础,对其幅宽、空间分辨率、谱段间配准、传递调制函数、信噪比、辐射定标精度等指标参数进行全面测试和评估,并对扫描机构稳定性、制冷机工作稳定性、漫反射板反射率及系统稳定性进行评估。在轨性能测试与稳定性评估结果表明:2台红外相机在轨各项系统性能指标良好,工作稳定。

    2022年03期 v.31;No.154 8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大气校正仪设计与验证

    邹鹏;宋茂新;刘振海;凌明椿;孙真;洪津;

    大气校正仪搭载于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采用同时偏振探测技术,通过穿轨扫描的方式同步获取与16 m相机相同观测区域内的光谱、偏振信息,通过数据融合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水汽柱浓度等大气参数,进而实现16 m相机图像的高精度大气校正。文章介绍了大气校正仪探测原理及系统构成、性能测试及定标结果,并展示了在轨应用结果。测试结果表明: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大气校正仪信噪比分别优于57.2 dB和57.5 dB,辐射定标不确定分别优于4.32%和4.37%,经大气校正后的16 m相机图像质量提升明显,满足仪器设计指标要求。

    2022年03期 v.31;No.154 9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大气校正仪数据处理方法及初步在轨评估

    刘振海;丛强;黄红莲;雷雪枫;谢艳清;王宇轩;陶菲;赵鑫鑫;宋茂新;邹鹏;侯伟真;林军;李正强;洪津;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大气校正仪作为首个成功在轨运行的扫描型同时偏振遥感器,其技术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均有别于以往的在轨遥感器。文章在简要介绍大气校正仪原理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其数据预处理、大气参数反演和大气校正方法,评估和展示了部分在轨应用效果。在轨初步评估结果显示:基于大气校正仪L1级数据反演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和水汽柱浓度(CWV)数据与全球气溶胶自动观测网(AERONET)数据的偏差落在期望误差(EE)范围内的比例分别为68.62%和95.39%,且与对应的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产品空间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空间同步覆盖的16 m相机多光谱数据校正前后图像清晰度和纹理特征均提升明显,地表反射率校正精度满足应用需求,初步显示了大气校正仪在气溶胶监测和大气校正等方面的应用潜力。

    2022年03期 v.31;No.154 99-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9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大气校正技术及效果研究

    王宇轩;黄红莲;刘晓;孙晓兵;林军;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配置大气校正仪,为大气校正提供高精度大气参数信息。文章基于6S辐射传输模型,利用大气校正仪获取的大气参数对16 m相机进行同步大气校正和反射率反演,获得了合肥小麦田和敦煌戈壁滩2种典型地物的大气校正结果,并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地表反射率产品和地面实测光谱分别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大气校正后图像清晰度明显提高,且与MODIS产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达到98%以上;反演获得的地表反射率与地面实测数据相对误差保持在18%以下,大气校正效果明显且适用性强。

    2022年03期 v.31;No.154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多轴机动及对日对月姿态控制方法

    李丽君;莫鑫;张屹峰;张斌;王淑一;

    针对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的双轴机动及对日对月惯性目标定向需求,开展了基于四元数的双轴机动和对惯性目标定向控制研究。根据建立的挠性卫星姿态跟踪控制误差方程,给出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律,双轴机动仍采用欧拉角形式进行控制,同时考虑多轴机动过程中偏流角的补偿算法;惯性目标定向采用四元数控制方式,可以实现对惯性目标定向,同时也可以实现绕某轴匀速扫过惯性目标。文章给出了几种姿态机动的仿真算例及在轨实现数据,结果表明:机动时间和姿态稳定度均满足卫星的多轴机动和对日对月定标要求。

    2022年03期 v.31;No.154 116-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基于加速度响应的运输环境疲劳分析

    东巳宙;白照广;常静;邓卫华;扈勇强;

    针对卫星运输环境疲劳分析难以通过结构应力疲劳分析方法开展的问题。文章首先对疲劳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然后,从随机、正弦振动应力疲劳分析出发,对卫星在公路运输环境下的疲劳损伤进行了评估;其次,通过建立加速度疲劳寿命关系,对基于加速度响应的卫星运输环境进行了疲劳分析,并与前述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进一步验证了基于加速度响应卫星运输环境疲劳分析方法的可行性;最后,以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运输环境数据为例,从正弦加速度响应出发对卫星的疲劳寿命进行了评估,为后续基于加速度响应的卫星运输环境疲劳分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2年03期 v.31;No.154 12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卫星应用

  •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应急管理应用系统设计

    刘明;李素菊;刘龙飞;陈璐;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搭载可见光-近红外多光谱、高光谱、红外、大气校正仪等载荷,具备多要素、大幅宽、高重访监测优势,可为新时代应急管理提供重要的监测数据。文章从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应用需求出发,开展卫星应用系统的架构设计,探讨了应用模式。卫星应用系统建设的关键是如何围绕复杂多变灾害场景,将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优势充分发挥,实现面向多灾种灾害全流程的卫星遥感信息产品制作。文章的相关内容可为相关应用系统建设和卫星应用提供参考。

    2022年03期 v.31;No.154 13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在洪涝灾害农作物恢复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胡凯龙;刘明博;贾松霖;

    以受洪涝灾害影响的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北部为研究区,综合利用2019—2021年环境减灾二号A、高分一号、高分六号等卫星多时相遥感数据源,通过建立不同类型的遥感波段指数,对洪涝灾害受灾范围和受灾范围内的农作物恢复情况开展动态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归一化水体指数提取淹没范围的总体精度为92.6%,多时相归一化植被指数能够反映农作物的动态恢复情况。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能够以其幅宽大、时效性强的优势对受洪涝灾害影响的农作物恢复开展动态监测。

    2022年03期 v.31;No.154 135-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的森林火烧迹地提取应用

    金晟玥;王平;刘明博;贾松霖;苏琮;

    森林火灾是生态系统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利用遥感技术快速提取火烧迹地的信息对灾后管理和评估至关重要。文章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林场火灾为例,利用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影像开展森林火灾火烧迹地范围的识别和提取并进行精度验证。采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和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决策树分类方法,结合灾前和灾后2个时相的影像,分析了火灾后火烧迹地的面积和范围。结果表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在火烧迹地范围提取中优于支持向量机(SVM)分类法,识别精度达到97.5%。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可以较好地反映植被燃烧后形成的火烧迹地,有效满足了森林草原火灾灾后开展定量评估的需求,为森林火灾监测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2022年03期 v.31;No.154 141-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在辽东湾海冰监测中的应用

    陈璐;胡凯龙;刘明博;

    为减少由冬季寒潮导致的海冰灾害损失,利用遥感手段对我国高纬度海域海冰风险进行监测,并提供决策支撑。文章利用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的16 m分辨率多光谱数据,采用基于DeepLab V3模型的语义分割方法,对渤海辽东湾地区的海冰范围进行提取和动态分析,得出海冰范围的动态变化规律,并进行提取精度评估。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的海冰提取准确率可以达到97.4%以上,可以满足海冰的日常监测需要,验证了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在风险要素遥感监测的应用能力。

    2022年03期 v.31;No.154 147-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在生态保护红线区植被覆盖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檀畅;王飞;王霓妮;滕佳华;游代安;刘思含;

    选择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典型试验区,以我国高分一号(GF-1)卫星数据提取结果作为参考,开展环境减灾二号A/B(HJ-2A/B)卫星数据在生态保护红线区植被覆盖遥感信息提取中的应用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基于HJ-2A/B卫星16 m多光谱遥感数据对地表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得到的结果精度、分级统计面积与参照数据估算的结果一致性较好,而且空间分布趋势与参照数据结果也大致吻合,能够满足生态保护红线区植被覆盖信息提取业务需求。下一步可深入挖掘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的应用潜力,通过与高分一号、高分六号卫星进行协同观测,提升防灾减灾、环境保护等业务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地震等行业。

    2022年03期 v.31;No.154 153-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4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利用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红外相机数据监测沙尘暴

    张丽娟;张建辉;赵爱梅;翁国庆;杨艺;陈辉;滕佳华;赵少华;王中挺;

    针对国产卫星数据在沙尘监测领域应用较少的情况,基于环境减灾二号A/B(HJ-2A/B)卫星搭载的红外相机(IRS)探测数据构建沙尘监测算法。在分析IRS分辨不同沙尘天气场景能力基础上,与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监测结果对比,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沙尘遥感监测能力,并讨论了IRS的不足之处。结果表明: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数据质量整体较好,影像可以清晰地呈现陆地、云和沙尘等主要场景的整体轮廓及纹理,有利于准确提取沙尘天气;与MODIS监测沙尘结果相比,IRS的准确率和召回率分别为81%和与57.6%,其时空分布规律基本一致,IRS具备一定的沙尘监测能力;同时,IRS存在数据噪声、定标精度等问题。此研究对国产卫星在大气环境遥感业务中的大力发展应用有参考意义。

    2022年03期 v.31;No.154 159-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16m相机在植被遥感监测中的应用测试

    孙晨曦;万华伟;宁可欣;

    植被遥感监测是我国在生态监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文章选取以北方暖温带落叶林为主的黄龙县和以南方亚热带常绿林为主的开化县为研究区,以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为监测指标,以空间分布、直方图、散点图等统计特征的差异为分析对象,对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CCD影像和高分一号卫星宽视野(WFV)影像的植被遥感监测结果进行对比,以研究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在植被监测方面的应用情况。

    2022年03期 v.31;No.154 166-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HSI数据的太湖叶绿素遥感监测研究

    殷守敬;周亚明;孟斌;王楠;李建;

    叶绿素a(Chl-a)是湖泊富营养化和初级生产力评价的关键指标。在传统地面观测受限于时空尺度的问题下,高光谱遥感为光学特性复杂的内陆湖泊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针对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高光谱成像仪(HJ-2A/B HSI)数据的湖泊叶绿素定量监测能力问题,选择太湖为研究区域,结合地面同步观测数据和准同步的哨兵-2(Sentinel-2)卫星多光谱(MSI)数据,系统评估了HJ-2A/B HSI数据的遥感反射率数据质量,构建了太湖叶绿素HJ-2A/B HSI遥感反演模型。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37.5%,均方根误差(RMSE)为0.0078 mg/L,HJ-2A/B HSI与Sentinel-2 MSI影像提取的叶绿素浓度整体空间趋势基本一致。结果表明:HJ-2 HSI可为内陆湖泊叶绿素及其它水质参数的遥感定量监测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并仍可在辐射数据质量、大气校正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以满足水环境遥感业务化监测的应用需求。

    2022年03期 v.31;No.154 174-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在轨测试自然资源典型业务应用评价

    魏英娟;梁树能;肖晨超;李战;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在轨测试期间,根据自然资源行业典型应用领域相关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对卫星CCD和高光谱(HSI)数据的应用能力开展评价及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可见近红外数据图面清晰度好,细节地物表现能力强,信息量丰富,1∶25万遥感调查监测的可解译性高;高光谱数据光谱信息丰富,在矿物识别方面可进行定量反演;可为自然资源典型业务领域调查监测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保障,对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数据的大规模应用与后续星的研发具有参考意义。

    2022年03期 v.31;No.154 180-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9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在森林树种识别中的应用

    高金萍;于慧娜;王月婷;高显连;张晓丽;

    采用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数据,在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和东北虎豹国家公园2个试验区开展森林树种识别的应用研究。分别提取2个试验区影像的光谱特征、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基于主成分第一分量的8个纹理特征信息,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和原型网络分类对森林主要树种进行识别,并利用验证样本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在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试验区,SVM和原型网络分类的总精度分别为86.37%和91.11%,Kappa系数分别为0.83和0.90。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试验区,SVM和原型网络分类的总精度分别为91.77%和91.34%,Kappa系数均为0.90。总体来说,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数据在2个试验区的主要树种识别精度较好,后续能较好地满足林业行业相关业务应用需求。

    2022年03期 v.31;No.154 187-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在地震次生地质灾害识别中的应用

    王鑫;窦爱霞;袁小祥;丁玲;王晓青;

    以2014年鲁甸地震重灾区为研究区,通过目视解译方法对研究区内的滑坡体进行识别,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基础评价与应用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及高分一号、六号卫星对滑坡的识别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可识别出地震后全部大型滑坡、部分中型滑坡和个别小型滑坡。与相同分辨率的高分一号卫星影像相比,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具有相当的滑坡识别能力,并且具有幅宽较大的优势,对于快速识别大型滑坡等地质灾害和确定极灾区范围,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022年03期 v.31;No.154 195-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航天短讯及其他

  • 航天短讯

    赵迎龙 ;赵宏校;

    <正>高分十二号03星成功发射据公众号上海航天2022年6月28日报道,27日,长征四号丙遥四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高分十二号03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高分十二号03星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执行本次发射的长征四号丙遥四十六运载火箭是常温液体三级运载火箭,性能优良,用途广泛,具备发射多种类型,不同轨道要求卫星的能力,可进行一箭单星或多星发射,

    2022年03期 v.31;No.154 204-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

    <正>《航天器工程》主编先生/女士: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航天器工程》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即第9版)航空、航天类的核心期刊。该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学科体系,列出了74个学科的核心期刊表,并逐一对核心期刊进行了著录。著录项目包括:刊名、并列刊名、主办单位、出版年、出版频率、中图分类号、ISSN号、CN号、邮发代号、编辑部地址、电话、网址、内容简介等。

    2022年03期 v.31;No.154 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航天器工程》征稿简则

    <正>《航天器工程》是由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主办的综合性技术期刊,也是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中国宇航学会系统工程与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会刊,是国内全面、综合反映空间技术发展、工程研究、系统设计、集成测试和试验发展水平的代表性期刊之一,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读者对象是从事航天器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等。征稿范围《航天器工程》主要刊载:航天工程系统、航天器总体设计、系统集成、测试与试验、航天应用,以及总体专业技术方面的研究论文、科技评述和发展战略与情报研究综述等。

    2022年03期 v.31;No.154 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总体概况及影像产品

    <正>卫星轨道太阳同步回归轨道轨道高度644.5 km降交点地方时10:30AM两星相位差180°卫星规模单星质量1065 kg尺寸1.959 m(X)×8.272 m(Y)×2.471 m(Z)主要技术指标成像分辨率:16 m相机:≤16 m高光谱成像仪:≤48 m(可见光),≤96 m(短波红外)红外相机:≤48 m(可见光及短波红外),≤96 m(中长波红外)大气校正仪:≤6 km成像幅宽:16 m相机:≥800 km高光谱成像仪:≥96 km红外相机:≥720 km大气校正仪:

    2022年03期 v.31;No.154 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98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及其研制团队代表

    <正>~~

    2022年03期 v.31;No.15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1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20年9月27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升空

    <正>~~

    2022年03期 v.31;No.15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1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序言

    江帆;

    <正>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是基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根据国家防灾减灾、环境保护等重大应用需求,兼顾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地震等行业业务需求而研制的两颗光学对地遥感卫星,用于接替在轨超期服役多年的环境减灾一号A/B卫星,满足国家在相关领域的数据持续供给的急迫需求,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2022年03期 v.31;No.154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